在周国朝堂对三国局势争论不休,以及皇帝与乌兰公主圆房后的日子里,一种新的气象开始在三国边境悄然浮现——贸易场的兴起。
萧逸尘继承平南王爵位后,便积极思索着促进三国和平的长久之计。他深知,单纯的军事威慑与政治联姻,不足以从根本上化解三国之间的矛盾。经过深思熟虑,他向周国皇帝提出了在三国边境开设贸易场的建议。
“陛下,三国之间连年对峙,百姓苦不堪。若能在边境开设贸易场,互通有无,不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,还可增进三国之间的往来与了解,或许能为长久和平奠定基础。”萧逸尘在朝堂上慷慨陈词,目光坚定地望着皇帝。
皇帝听后,陷入沉思。片刻后,缓缓说道:“平南王所不无道理。只是,此事关乎重大,需与云川国、北狄商议,确保各方利益。”
于是,周国派出使者,带着萧逸尘拟定的贸易场开设方案,分别前往云川国和北狄。云川国国王收到消息后,召集大臣们商议。
“陛下,周国此举不知是何用意。虽说贸易能带来利益,但也可能暗藏阴谋。”一位大臣皱着眉头,满脸担忧地说道。
另一位大臣却有不同看法:“陛下,如今乌兰公主已嫁入周国,若能通过贸易加强联系,或许能保障公主在周国的地位,也为两国和平增添保障。”
云川国国王权衡利弊后,最终决定同意开设贸易场,但要派遣得力官员前往监督,确保云川国的利益不受损害。
而在北狄,可汗与璃月公主同样在商讨周国的提议。璃月公主说道:“可汗,开设贸易场或许是个机会。既能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,也可借此观察周国与云川国的动向。只是,我们需谨慎行事,不能让北狄陷入被动。”
可汗点头赞同:“璃月所极是。我们应积极参与,但也要做好防范。”
不久后,三国达成共识,在边境选定了一块开阔之地,开始搭建贸易场。一时间,工地上热闹非凡,各国的工匠们齐心协力,搬运木材、石料,搭建摊位、仓库。周国的能工巧匠们展示着精湛的木工技艺,将一根根粗壮的原木精准地切割、拼接,打造成为坚固而规整的摊位框架;云川国的工匠们全神贯注地在摊位的立柱和横梁上精雕细琢,龙凤呈祥、花鸟鱼虫等图案栩栩如生,彰显着云川国独特的艺术风格;北狄的工匠们则熟练地运用皮毛加工技术,为摊位铺上厚实柔软的皮毛装饰,不仅增添了温暖,更带来了别样的草原风情。
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,贸易场终于正式开业。开业当日,热闹非凡。周国的商人带来了色彩斑斓、质地细腻的丝绸,那丝绸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;还有造型精美的瓷器,每一件都仿佛是一件艺术品;以及设计巧妙、坚固耐用的先进农具。云川国的商人们摆出了香气扑鼻、品类繁多的香料,有辛辣的胡椒、浓郁的檀香;还有清新爽口的茶叶,泡上一杯,香气四溢;以及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,如精美的刺绣、古朴的木雕。北狄的商人们则牵着膘肥体壮、鬃毛油亮的成群骏马,那些马儿昂首嘶鸣,尽显威风;带着厚实保暖、毛色鲜亮的皮毛,和散发着浓郁奶香、口感醇厚的奶制品。各国百姓纷纷涌入贸易场,熙熙攘攘,讨价还价声、欢声笑语此起彼伏,交织成一曲热闹的乐章。
一位周国的丝绸商人,满脸笑容地向云川国的顾客展开一匹丝绸,热情洋溢地介绍:“您瞧瞧这丝绸,手感细腻得如同婴儿的肌肤,色泽鲜亮得仿佛天边的彩霞,可是我们周国的上等货,做出来的衣裳,保准让您光彩照人。”
云川国的顾客轻轻抚摸着丝绸,眼中满是喜爱,不住地点头:“确实不错,这手感,这色泽,真是难得的好货。给我来几匹,我要带回去给家人做衣裳。”
不远处,一位北狄的牧民拍着一匹骏马的马背,自信满满地与周国的商人谈论着马匹的交易:“这马都是我们在草原上精心挑选的,体格健壮得像小山一样,耐力十足,能日行千里。无论是拉车还是打仗,都是一等一的好马,您要是买回去,绝对不会后悔。”
周国商人围着马匹仔细查看,从马的牙齿判断年龄,又摸了摸马腿感受肌肉的结实程度,点头称赞:“嗯,这马看着确实不错,毛色光亮,肌肉发达。价格合适的话,我多买几匹,回去也好扩充我的商队运力。”
贸易场的繁荣景象,让人们看到了和平共处的希望。然而,在这繁荣的背后,暗潮仍在涌动。周国朝堂上,仍有部分大臣对贸易场心存疑虑,他们聚在一起,低声商议,担心先进的技术会随着贸易泄露出去,从而威胁到周国的优势地位;云川国的一些将领在营帐中皱眉讨论,认为贸易场的存在可能会分散边境的防御力量,给国家带来潜在的危险;北狄内部也有一些部落首领担忧,过度依赖贸易会使北狄的战士们失去原有的战斗意志,削弱自身的军事优势。
而在三国边境的暗处,各方的探子们如同鬼魅